5月8日,应学校邀请,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杜青钢教授,副院长贾玉敏,副书记胡浩,翻译系副主任汪涛一行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校长甘筱青会见了杜青钢院长一行,双方就两校拟举办高校中法教育、学术交流高级研讨会,师资国学素养教育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初步共识。


当日下午,杜青钢教授在香远楼三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测字与符号学”的学术报告。校长甘筱青与外国语学院党政负责人、部分教师、学生代表200余人一起到场听取了报告,学术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韩琨主持。

报告会上,杜青钢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南宋谢石、皇帝宋高宗、明朝崇祯皇帝等的测字故事,用真挚的语言讲述了在他在海外留学的拳拳报国之心,并介绍了华裔学者程抱一(法兰西学院院士)在《中国诗歌语言》和《虚与实》中以中国文化的深邃,用纯美的法语感动法兰西,丰富了法国文化的佳话,上述言语旨在激发大家认识改革开放中国的伟大进步,引导大家在学习、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做好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激发师生在做好国学与西学的比较鉴赏中的兴趣。
杜教授还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现代符号学创始人之一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单一符号(sign)分成意符/能指(Signifier)和意指/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意符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意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分。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符号。

在互动交流环节,校长甘筱青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赞誉了杜教授的学术报告就是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发掘测字中的文化因素,善于激发大家思考面对世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示范。

甘校长指出,在公共外交领域中,以高校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公共外交的主体日益多元、形式不断丰富、效果也在逐步提升;师生们都要努力学习,提炼核心概念,构建公共外交话语体系;创新国际表达,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外国语学院的师生特别要加强国学素养教育,要积极投入好对外汉语的传播中去,当好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就是重要的选择之一;在学习中要注重与思考相结合,提升演绎推理、思辨能力。“我思故我在”( 勒内·笛卡尔),做一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读书人。甘校长还以“中华经典公理化诠释”团队为例,介绍了面对世界,如何做好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方法、手段、范式等。
杜教授在回答师生问题时指出,要理性客观对待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要有自信,立足本位文化,吸取西方文化之长,保持好中国特色。
甘校长与杜教授的精彩回答与讲座不时迎来师生的阵阵喝彩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