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4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赣东北亲身体验书院文化、陶瓷文化

作者:学生记者杨璇/文 胡泽昱洁/摄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9日 18:42浏览次数:

  7月25日,“2015海外华裔青少年江西营”结束了几天的中华文化课的集中学习后,承办方九江学院从7月25日起至30日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安排了游览参观学习之路,40余名来自德国和瑞典的营员欣赏着名胜古迹、世界文化景观和秀美的赣东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要学习江西的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自然所孕育出的特色。本次夏令营江西行的两大重点学习对象包括陶瓷文化、庐山文化,希望通过这些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能让营员们在游玩的同时亲身体会到陶瓷文化的深和广,促进与国内青少年交流,从而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7月25日上午,营员们跟随着导游来到距离九江市区30公里的白鹿洞书院开始中华文化体验之旅。白鹿洞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称号,营员们来到书院的正门口时,都感叹书院之静,书院之悠。瑞典新星中文学校营员曾语晨说:“原来这就是古代的学校,在这么安静,悠闲的地方上课肯定学习成绩特别好哈!”走进正学门,迈过状元桥,营员们细观碑文,虽显吃力但是很认真诵读每一个字。随后认真听取着中华书院的文化讲座,诵读着白鹿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的教规,领队老师们都感叹教规的意义深远,包含做人处事,学习方法,他们希望把这些教规背下来带到他国去传授给外国的学生。7月25日下午,大家来到九江博物馆和城市展览馆,了解当下九江和眺望未来九江,从中感受过去的历史文化,与九江的巨变,大家不禁感叹。

 

 

 

  7月26日上午,营员们沿路往赣东北而去,来到位于江西九江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的石钟山,此山不高,海拔只有61.8米,营员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向上爬着。听说此山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能击出如钟鸣之声,营员们便都来到大石面前,敲击着石头。鄱湖人余亚飞诗称:“鄱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夜浑流互排斥,浊清界限见分明”。随之大家坐上小艇看石钟山,感受风景雄奇秀丽,也亲眼所见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的神奇。

 

 

  本次夏令营陶瓷文化是学习的一大重点。7月26日下午,大家便来到与九江相邻的景德镇市,被誉为“世界瓷都”。这座城市便是“中国”的英文名“china”的由来。陶瓷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极具地方特色。

 

 

  炎炎夏日,营员们来到景德镇古窑,感受中国千年陶瓷文化。临近古窑时,张导游介绍瓷器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大家参观了历代古窑,了解和欣赏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瓷乐的展示也吸引了各位营员和领队,清脆细腻不烦耳,百听不腻。大家也逛了瓷街和大大小小的产品店,都为陶瓷工艺所震撼,原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商品,都可以用陶瓷制成,精巧漂亮,大家进一步加深对陶瓷文化的了解。

 

 

  其中德国领队老师卢飒说:“其实陶瓷文化既显阳春白雪,但是也是下里巴人,不是那么高深,越来越平民化了。这样拉近大家对陶瓷文化的距离,更容易了解了。”

 

 

  陶艺体验当然也是学习陶瓷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7月27日,大家来到陶瓷体验区,在观看陶瓷大师制瓷时,营员们都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活,只是捏一捏,拉一拉就行了”。但是当来到体验区,大家坐到坯土面前都显得手足无措。营员们分成两组,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开始动手做,毕竟是第一次,大家都略显生疏,有些营员还会把泥土溅出来,可是时间久了,部分同学掌握了诀窍,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出来的碗盘、碟子等等,还有模有样。但是也有些同学做的样子不太好看,略有失望同时也不舍不弃。营员们还进行了捏土、画坯的体验,有些同学捏出了很多卡通人物和动物,有些同学在盘子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花型和玩偶。在短暂的时间里,大家积极参与,最后离开时,还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示下次有机会过来,还要体验一把。

 

 

 

  营员们和领队老师都赞叹白鹿洞的静,石钟山的奇,景德镇的华丽素雅兼容。此行游、听、看、做四者结合,知识与实践结合。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希望把中国文化传播得更广。此行学习了书院文化,体验了陶瓷文化,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继续去往庐山,去切身领略庐山文化,牯岭文化。大家纷纷表示期待。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