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展现各二级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成效与特色,学校特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法学院。
一、学院基本情况
(一)办学历程
2005年,原九江师专政史系和原九江财专社科系法学教研室于合并成立九江学院法学系;2006年,成立九江学院法学院;2008年,九江学院法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政法学院;2019年,更名为九江学院法学院。
(二)专业设置及教科研平台
法学院现设有法学(2003年开始招生)、知识产权(2016年开始招生)2个本科专业,设置了基础法学教研室、公法教研室、私法教研室和知识产权教研室,建有九江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九江)基地等教、科研平台和1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022年6月,九江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成立)

(2024年10月,与九江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合作,检校共建)
(三)师资队伍
法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中、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7人,博士11人,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国内知名法学院,多位教师具有赴美国、德国、韩国等海外(境外)留学访学经历。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一)全员育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育人职责;发掘校友资源,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学生开展讲座、指导实践等。

(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报告会)
(二)全过程育人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社区普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社区普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活动)
(三)全方位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体育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和地方立法,提升其科研能力。

(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反诈”宣传等活动)
(四)五育并举
法学院党委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学生教育培养各环节,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协同推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举办体育文化节、组织合唱团、举办艺术沙龙及展览等,通过完善美育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发现科学之美、体验生活之美。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理剧大赛等活动)
(五)成效
近三年,法学院学生有500人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励。

(法学院学生参与论文、课题成果)
三、近三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教学改革,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服务学生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近三年来,我院学生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数连创新高,考研学生成绩优异,多人被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侨大学、湘潭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录取。

(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九江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成立以来,主持完成《九江市松毛线虫防治条例》、《九江市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道路通行管理条例》等九江市立法项目8项,还有3项九江市立法项目尚未完结。立法团队老师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受到九江市委、市人大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我院师生还积极参加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社会工作,为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添砖加瓦。


(立法成果、法律援助等成果展示)
(三)教学研究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院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研教研项目七项,其中刘士国老师主持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法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被列为202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课题。

(四) 科研工作成效明显

(五)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近三年,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台账,按照“一生一档、一生一策”要求,坚持领导带头,为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与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法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3353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秉承“竞知向学、厚德笃行”校训,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及任务,开拓创新、奋勇前行,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法学院供稿
责编:向真 审核:黄冬久 汪浩